中国除夕的来历,你知道吗?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3-06-16 07:09:20小时候,每到这一天是最开心的。母亲很早起床卤上一大锅肉,有鸡、香肠、瘦肉还有猪身上的其他各种部位。早上一睁眼满鼻子的肉香,不用吃就觉得很满足了。更重要的是,第二天就要过年了,可以吃上平时没有的很多好吃的,还有走亲戚拜年,也没有什么家务活干。连大人们都不做事了,孩子还能有什么事情做。
过年,是中国人辛苦劳作一年之后最为休闲放松的时刻。
“除夕”是岁除之夜的意思,又称大年夜、除夕夜、除夜等,时值年尾的最后一个晚上。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除夕,辞旧岁,迎新春。
除夕自古就有祭祖、守岁、团圆饭、贴年红、挂灯笼等习俗,流传,经久不息。在我们老家,除夕要准备好祖先吃的饭菜,从初一到十五,每天都要请祖先吃饭。
压岁钱,是过年习俗之一,年晚饭后长辈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在民俗文化中寓意辟邪驱鬼,保佑平安。压岁钱最初的用意是镇恶驱邪。因为人们认为小孩容易受鬼祟的侵害,所以用压岁钱压祟驱邪。小时候,对过年的期盼自然也包括了压岁钱,虽然不多,甚至后来还要上交给父母,但也是难得的一种开心。
关于除夕的由来和传说有很多,其中一种是这么说的:
相传远古时候,有一种凶恶的动物,非常厉害,人们把它叫做“年”。
“年”每隔三百六十五天出现一次。“年”这东西一出来,就会危害人类,给人类造成很大的灾难。“年”在晚上出来活动,因此人们到时都熄灭灯火,整夜不眠,躲避灾害。后来发现穿红衣,燃炮竹发出的声响,可以把“年”赶跑。
于是,每到年末时,觉着“年”快要出现的时候,人们就燃放爆竹来避邪,祈求来年好运。所以过年大放鞭炮习俗,流传到今天。
据《吕氏春秋·季冬记》记载,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击鼓的方法来驱逐“疫疬之鬼”,这就是“除夕”节令的由来。据称,最早提及“除夕”这一名称的,是西晋周处撰著的《风土记》等史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