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蜀王建的历史典故(从无赖到开国皇帝——前蜀王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5 08:20:20唐朝末年是个动荡的年代,昔日强盛的大唐帝国早已经成了过眼云烟,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也已经成为了历史名词,此时伴随着唐朝的只有混战,灾荒,党争,割据。而在四川这个天府之国,在乱世中也成为了割据政权最好的地方,于是一个外号“贼王八”的人占据了这里,成功的从一个无赖一跃成为一方皇帝,这个人就是五代十国中前蜀国的建立者王建。
王建坐像
首先说明王建的外号“贼王八”,这是一句骂人的话不假,但是这和今天骂人的含义大不相同,其中贼是骂人的话,至于王八和某种动物毫不相干,这只是人们对他的称呼。在唐朝时流行称呼某人的时候用他的姓加上排行,例如杜甫的寄《李十二白二十韵》,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等等,很不幸王建在老家家族大排行中排行第八,所以人们都叫他王八。本来王建要是安分守己的人也没有什么事,但是这个王建在家乡却是个破皮无赖,他家徒四壁吃了上顿,而且没有任何谋生手段,也没有路子,于是就走了盗窃谋生的手段。
王建盗窃不是小偷小摸,而且他生活在农村,当地人也没有多少钱,他偷的是另一种东西。农民种地少不了牛耕地,也少不了驴拉车,至于马则基本没有,因为马是国家战略物资,是要用来打仗的,民间很少有,因此牛和驴这两种牲畜成了老百姓家最重要的财产。王建就专门偷牛和驴。
这两种牲畜不是小件物品,偷了没人发现,这可是活物而且体现庞大,怎么可能不露相,时间长了王建的事就被人发现了,于是人们没有不骂他的,还专门给他起了个外号“贼王八”。
做盗窃做的众所周知,王建的谋生之路就此中断,如果再这样下去,要么饿死要么被人打死,怎么才能活。
在思考了一会儿后,王建决定去投军,虽说有可能上战场被打死,但是不死就能吃上饭,而且上战场一时也死不了,于是心一横他就跑去投军了。
王建是许州人,这一代归忠武军管。当时各地割据势力都在混战抢地盘,对于自愿当兵的青壮年来者不拒,作为职业窃贼的王建很顺利的加入了忠武军,成了一名士兵,并且由于为人机灵很快就升官了,成了一名队将,管理百八十好人,算是混得不错。如果照这样下去,王建的结局无外乎就是战死沙场或者混个将军当当,但是唐朝末年的动荡局势给了他一个机遇,而他则抓住了这个机遇,从而扬名立万名垂史册。
黄巢起义
唐朝末年各地军阀混战的同时,一支由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军蓬勃发展起来,打遍了大半个唐朝,最后剑锋直指都城长安。
面对汹涌而来的黄巢大军,皇帝唐僖宗效法老祖玄宗一溜风直接跑到了成都,不过跑之前他下诏各地节度使派兵勤王。但是面对这一道圣旨,各地响应者寥寥无几,毕竟自己都自顾不小谁还管得了这个皇帝。
虽说没几人前往,但是唐朝这块牌子还在,自己还是臣子,看着主子受难自己不管也不好,而且皇帝身边的太监杨复光看到没人来,苦口婆心劝说这些人,最后终于有队伍响应勤王了。其中忠武军节度使秦宗权派出了一支三千人的队伍前往勤王,其中就有王建。
杨复光得到这支队伍如获至宝,他将前前后后获得的有限的军事力量聚集在一起,一共八千来人组成一支队伍,按照一千人一队分为八支,当时称为八都,然后每队挑选一人担任都将,而王建很幸运,被杨复光挑选出来成为八都将之一,这也成为王建一步登天的起点。
不过王建这个渡江没有干多长时间,杨复光就死了,八都没了领导约束,开始变得胡作非为,王建和韩建、晋晖、张造、李师泰几个人商量这样下去不行,要么逐渐变成土匪,要么就会被黄巢剿灭,不如走为上策,去投靠成都的唐僖宗。
落难在成都的唐僖宗朝思暮想想要回到长安,但是要人没人要钱没钱的他怎么回去。而王建等人的到来,让他兴奋异常,他马上封官许愿,别的拿不出来,官有的是,于是王建等人被封为随驾五都,并且唐僖宗宠信的太监田令孜还要收他们为养子。虽然给太监当儿子,王建心中不愿意,但是他还是接受了,毕竟田令孜不是普通太监,那可是手中有权的太监。
光启元年,黄巢兵败退出长安,唐僖宗得意洋洋的回到了残破的都城,王建也作为护驾功臣回来了,可是他们还没来得及喘口气,河中节度使王重荣反了。
河中离长安不远,而且实力不弱,破败的长安是抵挡不住的,为了活命唐僖宗再一次跑了,王建自然要保护皇帝,这次逃跑不比上次,属于仓促出逃,因此一路上异常艰辛,甚至于要夜宿野外。
唐僖宗那里睡得着,为了让皇帝睡着,王建把自己的腿当枕头让僖宗入睡,这让僖宗很感动,他甚至于解下自己的皇帝衣服给王建穿上,当时谁也没想到僖宗这样一个体恤下属的举动居然后来实现了,王建真的穿上了龙袍。
后来,唐僖宗为了报答这次恩情直接任命王建为利州刺史。王建终于有了自己的地盘了。
利州位于蜀地,这里一直被称作天府之国,而且很少被中原的战乱波及,而利州更是战略重镇,得到利州,对王建未来的成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
当时蜀地分为剑南西川和剑南东川,东川的节度使是顾彦朗,西川的节度使是太监干爹田令孜的哥哥陈敬瑄。东川实力强,西川实力弱。于是王建主动联合顾彦朗攻打西川,包围了成都。
王建并没有一味的猛打,而是巧妙的利用唐昭宗和田令孜关系恶化的机会,施展手段将派来接替陈敬瑄的韦昭度赶跑,吞并了他的数万兵马。
在一番操作后,被围了三年的陈敬瑄终于挺不住了,开门投降,王建堂而皇之的走进了成都,而他进入成都不久,就将干爹田令孜杀了,一雪前耻。不久之后顾彦朗病死,至此东川也被攻打下来,整个蜀地落入王建之手。随后王建趁着凤翔李茂贞和朱温大战自顾不暇的机会占据了汉中,至此王建复制了三国时代蜀汉的版图,成为真正的成都之主,唐昭宗无奈下令册封他为蜀王,承认了他占据了蜀地。
王建心中有着一统天下的野心,谁不愿意当一个天下之主,哪有人甘愿一辈子窝在这个小地方。可是王建明白,自己的实力能够夺取蜀地,保住蜀地就已经很不得了了,自己没有能力再对外发动战争了,因此他之后的十几年一直精心的治理蜀地。
此时大唐王朝彻底垮了,朱温不愿意再扮演唐朝臣子了,于是他公开废掉唐朝皇帝,自立为帝。
唐朝灭亡了,顶头上司没有了,因此大家头上那最后的道义没有了,大家都可以公开称王称帝了。
王建自然要再上一位,当个皇帝,但是就这样明显的说自己当皇帝,多少有些不好意思。公开表示自己是大唐臣子,要做一辈子忠臣,因此绝对不称帝。大臣们自然明白主子的心意,大唐都没了,你给谁做忠臣去,于是表示“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忠臣你是没办法做了,还是做皇帝吧,况且你在唐朝没有称帝也算尽忠了。王建看了劝进书,心中很高兴,但是他还是表示不行,就算大唐没了,我还在,我还要做忠臣。大臣们没有办法,于是三番两次的劝,最后王建终于“感动”了,表示自己只能违背本心,顺应民意称帝,不过在称帝之前,他带领百官跑到郊外大哭了三天,他表示这自己本想做大唐忠臣而不能的苦衷,同时对大唐灭亡的痛心,但是对于他是真哭唐朝还是喜极而泣就不知道了。
在唐朝灭亡三个月后,大唐忠臣王建正式称帝,国号“蜀”,史称“前蜀”。由此王建从一个被人骂作“贼王八”的盗窃犯变成了一个开国皇帝。
王建之后当了十二年皇帝,在治国上,王建没的说,他不是一个只会打仗的蠢将,相反在他的治理下,蜀地和混乱的中原截然相反,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俨然天堂。但是王建的伟业并没有传承下去,他的蜀国并没有存在太长时间,在他死后不久就被灭亡,究其原因就是他的继承人。
王建一开始选择的继承人是他的次子王宗懿,关于王宗懿当太子还有一段戏剧化的过程。一开始王建立他为太子,考虑到唐朝很少有太子能当上皇帝,于是又将他改为遂王,这令他十分不高兴。这个时候王建老了,他十分信任一个舞童出身的唐道袭,几年内坐火箭般高升最后升为了掌管军队的枢密使,这让当年跟随王建打天下的老将们十分不满,尤其是王建养子王宗佶不满,于是唐道袭联合王宗懿绊倒了王宗佶。在处死王宗佶后,王宗懿改名元膺再次被立为太子。
但是在立为太子后,王元膺就像变了一个人,他以为自己就是皇帝,因此对不和自己的大臣百般侮辱,大打出手,就是对合作伙伴唐道袭,他也不放在眼里,不但侮辱而且扬言要杀了他。
为了保命,唐道袭不断对王建施加影响,述说太子造反,说的长了,王建也信以为真,于是准备废掉王元膺。
王元膺得知消息,一不做二不休,抢先一步进攻皇宫,杀了唐道袭,但是他不是父亲的对手,于是战败身死。
太子死了,储君不能空缺,于是新太子人选提上了日程。王建还有十个儿子,他比较来比较去,觉得王宗辂很像自己,又觉得王宗杰才华横溢,到底立谁拿不定主意。就在这时得到他宠爱的徐妃决定给自己儿子王宗衍争取机会。为此他联合大臣上表要求立王宗衍为太子。
王宗衍是他最小的儿子,平常没有什么功绩也没显露什么过人才华,怎么会被大臣们联名保举。
就在他狐疑不定的时候,徐妃以退为进,以泪洗面,成功的打乱了王建的思路,再加上他此时年老,居然答应了立王宗衍为太子。
不过再立为太子后,王建感觉不妥,于是派人打听太子在干什么。在得知太子每日斗鸡蹴鞠后,王建后悔自己一时轻率立了这个儿子,表示我历经百战才创下这份基业,这样的儿子怎么能守得住,于是决定废掉王宗衍,改立王宗杰,但是这个消息外泄,没过多久王宗杰居然死了,很明显是被人毒死,王建知道是怎么回事,这个儿子的死因他是知道的,但是他已经无力再调查,只能听之任之,由此他一病不起。
王建并越来越重,他不还是不甘心把自己辛苦创下的基业交给王宗衍,于是找来养子王宗弼和宰相张格,表示王宗衍如果不能继承皇位,就从自己儿子中挑选一个贤能的人继承皇位。但是他的临终改变继承人却被唐文扆作乱破坏了。
内飞龙使唐文扆早就想作乱,于是趁着王建病重,他调动军队封锁了宫门,近支任何人进宫,将王建软禁起来。王宗弼等人见势不妙带人冲进宫中见到了王建,述说了唐文扆作乱的事。
于是王建将唐文扆贬往外地,但是更换继承人就不再提了,经过这一闹,他已经没有时间了,于是只能默认王宗衍继承皇位,同时让王宗弼等人辅政,之后王建带着深深的遗憾离开了人世,由此这位乡下被称作“贼王八”的无赖,一己之力建国称帝的人就此死亡。而他历经百战建立的蜀国基业,也正如他所料被他的儿子王宗衍在几年后就败光了,最后落了个国破人亡的下场。
王建陵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