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什么而出四字成语(成语“脱颖而出”的启示)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9 10:20:23    

脱颖而出

成语“脱颖而出”出自于司马迁的《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使遂早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故事讲的是战国时期赵国平原君的门人毛遂自荐出使楚国,促成楚赵两国签署合纵抗击秦国的协议。

毛遂先生在赵国平原君赵胜的门下,三年未设一谋,未显文武之能,平常的不能再平常,受到很多"能人"的讥笑。但等到赵国为楚国害怕虎狼之秦不敢合纵抗秦而一筹莫展之时,毛遂挺身而出,“脱颖而出”,成功地说服楚王与赵国合纵。

大家很清楚地知道这个成语的意思,一旦给了能人舞台,能人就能施展出全身特殊的本领,可很多人并未想到脱颖而出的结果,那就是很多时候突出的本领会伤害到另外一部分人,这个冒出来的“颖尖”必将误伤一部分人的身体。

那么,我们看看毛遂伤害到了谁?毛遂自荐的结果第一个伤害到的是楚王的自尊,因为毛遂毕竟仗剑当庭呵斥高高在上的楚王,楚王一旦大怒,就可能当庭击杀毛遂,就如踩死一只蚂蚁。毛遂自荐的结果第二个伤害到的是平原君的其他门客,随平原君出访楚国的门客包括毛遂在内共二十一人,推举毛遂参与到平原君同楚王谈判的正是另外二十个门客,但毛遂却可能抢掉他们的饭碗。回到赵国之后,平原君赵胜感慨良多:“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之为上客。结果是毛遂确实抢掉了许多门客的饭碗。

由此可见,“颖尖之士”本身就是带刺的锋芒,脱颖而出的结果必将会伤害局部利益,并施展出浑身本领来保障全面利益。社会特别需要的除了“颖尖之士”之外,还需要识才而胸怀广阔的楚王,需要推举毛遂而甘愿受损失的众门客。否则,这些人足以能使“颖尖之士”褪掉“颖尖”而泯然众人。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此之谓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