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花木兰历史上真的存在吗(盘点历史上根本不存在的典型人物)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23 11:15:38    

易中天曾经在百家讲坛中提出,历史人物一般都有三个形象,即历史形象、文学形象和民间形象

有些人物的名字和经历,我们家喻户晓,但却于史无考。

这些人物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我们却相信了几百年。

一、花木兰:替父从军只是想象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这首南北朝时期民歌《木兰辞》想必大家中学时代都学习过,所讲述的故事令中华民族为之感动。

花木兰是一个普通家庭的女儿,在国家危难、可汗点兵之际,自己的父亲应当被征召入伍。

老父病弱,家无长子,于是她毅然决然替父从军。

所谓忠孝两全,即是如此。

花木兰当了十二年的兵,立下了赫赫战功。

班师回朝时可汗(少数民族的首领,可以近似理解为皇帝),问她要不要赐官封爵,想要封她为尚书郎,并赐予她贵重的黄金与美玉

她却出人意料地只要了一匹骏马,日夜兼程回家。

回到家之后,花木兰终于不用再伪装自己的女儿身,于是把戎装换了红妆,“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结果把战友们和乡里乡亲吓得够呛,骁勇的将军竟然是女人?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虽然《木兰辞》广为人知,但是花木兰这个人物大概率是虚构的。

花木兰本人的所有事迹,仅仅记录在这一首民间流传的诗歌中。

她不仅在正史史书中“查无此人”,而且即使是本诗中的记载也处处充满着矛盾。

如果花木兰是少数民族,怎么会有“策勋十二转”这种只有唐朝用过的军功制度?

如果花木兰是汉族,又怎么会称呼自己的统治者为“可汗”?

甚至就连她这个姓氏花,也是明代的徐渭给她加上去的。

《木兰辞》原文根本没提她姓什么!

但是我们应当承认的是,花木兰的故事挑战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展现了女性的伟大力量。

而且木兰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精神谱系的重要部分,激励了无数女性活出自我。

二、貂蝉:倩影已随清风去

《三国演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美貌与智慧,爱国与城府并存的巾帼英雄,勇敢而美丽的貂蝉。

当十八路诸侯几万大军对国贼董卓束手无策,被其手下猛将吕布据守在虎牢关之外时,是这样一位倾国倾城的女性,将二贼玩弄于股掌之间。

“十八诸侯全无策,大汉仰赖女将军。”

当时国贼董卓废立皇帝,横行霸道,欺男霸女,无恶不作。

真可谓是社稷有累卵之危,生灵有倒悬之急。

司徒王朗为了救国救民,策划了“连环计”的计划。

先把貂蝉献给吕布,再将貂蝉献给董卓,让貂蝉从中挑拨离间,使二贼离心。

最终,连环计成功。

吕布一怒为红颜,亲手刺死了义父董卓,王司徒的计划在貂蝉的实施下完美成功。

然而,貂蝉的故事在正史《三国志》《后汉书》中没有明确的依据。

只有《三国志》中有过记载:“(吕)布常与(董)卓妾私通…”

但是没有任何文字提到过,这个人就是貂蝉。

甚至大家也可以想一下,貂蝉这个名字,貂这个姓氏大家平时遇到过没有?

实际上我国并没有这个姓氏,貂蝉应该是绰号而非真名。

在元杂剧《夺戟》中,曾经提到貂蝉原名任红昌,是因为看管官员的“貂蝉冠”(据推测应是一种官帽)而得名貂蝉。

但元朝已距三国千年,文人杂剧,未可轻信。

我们心中的那一抹貂蝉的倩影,可能早已翩翩随风去,只留下后人的无尽感伤怀念。

三、李元霸:病鬼如何力无穷

李元霸第一次出现在清代小说《隋唐演义》中,是一个具有着无穷气力的猛将

《说唐全传》中说他是“生得尖嘴缩腮,面如病鬼,骨瘦如柴,力大无穷。”

我们用科学的眼光去看,一个病鬼,如何能举得起两柄重达八百斤的铁锤呢?

更为夸张的是他的战绩——单人单锤,杀灭了230万敌军。

且不说230万的军队在历史上存不存在,单单是230万个萝卜,李元霸也得砍个一个月吧?

实际上无论是正史还是野史,根本就不存在李元霸这个人。

历史上倒是有个人叫“李玄霸”,是李渊的第三子。

但是李玄霸早年夭折,并未留下任何功绩,笔者看来,二人无甚关系,只是重名罢了。

四、八贤王:百姓喜欢讲理的王爷

《包青天》《寇老西儿》《杨家将》等一众文学影视作品中,都有着一个比皇帝还厉害的王爷,那就是千岁八贤王

手里拿着上打昏君,下打佞臣的金锏,能合理合法地对皇帝施加暴力,这种形象在老百姓眼里真是太受欢迎了。

老百姓对于这样一个高于皇权的形象的存在,为什么会充满尊敬呢?

其实是因为老百姓深信,皇帝上面还有道理,也就是说即便是至高无上的皇权,也得讲理

所谓的“贤”,其实就是能够替老百姓对皇权讲道理,即便皇室成员(哪怕是皇帝)犯了错也要向道理低头。

尽管人们似乎愿意相信,赵匡胤的四儿子赵德芳就是八贤王的原型,但是赵德芳早早去世,应该都没有见过包拯、杨家将他们。

另外,另一个被猜测为八贤王原型的是赵匡胤的八儿子赵元俨。

但是,这位八大王一生几乎没有参与过宋朝的权力中枢事务。

也就是说,即使历史上真的有这么个原型 ,他和八贤王这个民间形象的差距也大得吓人。

五、陈世美:戏文虚构千古渣男

陈世美这个名字随着《铡美案》这段脍炙人口的戏剧,快要成为中国的渣男代名词了。

在戏文《包公案》和《三侠五义》中,陈世美原本是一位家境贫寒的书生,后在发妻秦香莲的倾力支持下,得以积攒盘缠进京赶考。

谁知后来他考中状元,风光无限,一日看尽长安花,鲜衣怒马,早已把糟糠之妻抛诸脑后。

后来他被赐婚公主,在之前,他隐瞒了自己的已婚身份,选择与公主重婚,遗弃了自己的发妻和儿子。

当秦香莲带着他们的儿子进京找陈世美的时候,陈世美怕事情败露,索性一不做,二不休,以当朝驸马的身份和地位为基础,密谋杀害他们娘俩。

这时,正直黑脸的包拯出场了,他公平正义地查明了案件。

更难得的是他还不畏权贵,不惜得罪当朝驸马和作为皇家金枝的公主,也不管所谓的“政治规矩”,直接开龙头铡,斩负心汉。

中国自西汉时期就有法律规定“七出三不去”,三不去即规定女方有这三种情况的时候,丈夫是不能休妻的。

其中第一条就是“先贫贱而后富贵”的糟糠之妻,是不得遗弃的,后人总结为“糟糠之妻不下堂”,即是其意。

六、穆桂英:天波府里并没有她

在《杨家将》中,杨宗保可谓是大宋朝的擎天白玉柱,跨海紫金梁。

杨宗保与发妻穆桂英共御外侮,擎天保驾,在天门阵的战斗中更是留下佳话。

尤其是河南的孩子们从小听到大的,穆桂英挂帅的经典唱腔:

“辕门外三声炮,如同雷震。天波府里走出来我,报国臣。”

穆桂英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跃然纸上。

而在宋史中,有杨家的杨业、杨延昭、杨文广,但就是没有只言片语提到过还有个杨宗保,更没有过任何记载说过他还有个英雄妻子穆桂英。

不过杨家将和杨门女将的故事也早已成为忠心爱国的代名词,在中国民族的精神中长明不熄了。

七、后话

虽然这些人物是民间形象或者文学形象,是虚构的而非真实的历史形象,但是并不妨碍我们从中获取精神力量,更不会影响他们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地位。

他们的精神永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