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双一流是什么意思有哪些学校(双一流、C9、985、211、小985,两语一法,到底是什么意思?)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09-15 09:35:05    


C9联盟、“985工程”“211工程”大学…

副部级大学、小985、小211、34所…

华东五人、航开济、中坚九校…

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词,究竟是什么意思?

今天为你一一解读:

一、985工程

1998年5月,教育部决定:建设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高水平大学。政府每年拿出中央财政收入的1%,作为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资金。

1998年5月:“985工程”的名称由来

“985”高校有39所,第1期34所:

北京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大连理工大学

电子科技大学

东北大学

东南大学

复旦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

湖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吉林大学

兰州大学

南京大学

南开大学

清华大学

厦门大学

山东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四川大学

天津大学

同济大学

武汉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西北工业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海洋大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

中南大学

中山大学

重庆大学

第2期5所:

点学校▼看详情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国防科技大学

中国农业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中央民族大学

二、“211”工程大学

“211”的含义:“21世纪的100所重点大学”。

“211”概念更早,1990年开始酝酿,1996年,将全国各地挑选出的100个高等学校,确定为211重点大学。

211大学共112所,2011年后不再新增。

北京遥遥领先,上海、江苏、湖北也较多。


三、双一流大学

“985”“211”工程,被普遍认为是中国一流大学的标志。

2016年5月,一系列与“985”“211”工程相关的文件被宣告废止。但官方并未表态将废止或淡化“985”“211”工程。

2017年9月21日,教育部官方网站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简称“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名单包括:

①42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可能代替985)

②95所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可能代替211)

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原39所“985工程”+3所“211工程”高校。

新增了3所211大学(郑州大学、云南大学、新疆大学),这3所均为“双一流”B类高校。

湖南大学、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等3个老牌“985”高校,是“双一流”B类。

2022年2月11日,

教育部发布《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

2022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共计147所。

与2017第1轮双一流工程高校名单相比,新增高校7所:山西大学、 南京医科大学、 湘潭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广州医科大学、 南方科技大学 、上海科技大学。

2022第2轮“双一流”高校147所,及建设学科名单:


四、C9联盟高校

985工程,最初只有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2000年,中国高校合并重组结束。南京大学、复旦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大等7所高校陆续获批进入985工程。

2009年10月,参照美国常春藤联盟、英国罗素大学集团、澳大利亚八校集团等模式,上述9个大学 签订《一流大学人才培养合作与交流协议书》,成立学术联盟“九校联盟”,被国际上称为中国常春藤盟校。


举个列子:联盟高校可以互推免试研究生。

1、联盟成员高校鼓励本校学生报考其他成员高校研究生,并给予优先调剂和复试的资格。

2、保研政策:互推院校双方同时推荐相同数量的学生,优先给予预录取资格、相应的优惠政策。

2+7格局,就是第一批的“985工程”高校。

这9个大学,最早确认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高校。

当时,C9代表着中国高等教育最顶尖实力。

五、34所

招收硕士研究生的过程中,可以自主划定复试分数线的高校。

一共34所高校,因此简称“34所”。

国家给予这34所大学在招生的时候有更多的优势,能够让学校在选择人才的时候有更大的自主权。

是哪34所大学呢?

“985”工程的第1期34所大学,去掉中国海洋大学,置换中国农业大学。

另外5所,需要按照国家线来划定其复试分数线:中国海洋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一般而言,“34所”的分数线都会高于国家线。

“34所”分数线公布早,复试比其他院校早。对于考生来说,这个时间差很重要,特别是那些需要调剂的同学。


六、小“985工程”大学

即,“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高校。

只有部委直属的“211工程”高校,才有资格获得“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

共24所大学。这些高校的层次在“985”高校和一般 的“211”高校之间。

重点建设一批优势学科创新平台,解决国家和行业发展急需的重点领域和重大需求。

24所大学基本上是没有经历过合并重组的行业特色型大学,学科精度极高,具有深厚的行业底蕴和学科积淀。


七、保研资格高校

保研,即推荐应届优秀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

具有保研资格的高校366所,但保研率有差距、有不同。关于保研的文章推送较多,可阅读下面两篇:


八、“副部级大学”

其实没有副部级的大学,名称是根据大学校长行政级别进行划分。

共32所。大部分是“985工程”大学(除东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和华东师范大学外)的成员。

、一本、二本、三本高校

来自高考录取批次,本一、本二、本三批次。

2014年9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年创造条件在有个别省份改革试点。2017年多地正式取消“三本”,一些省份对第一、第二招生批次进行合并。

近年来,多地实施新高考改革,一本二本批次也陆续被合并。国家也在淡化一本高校、二本高校的区别

今后都将是普本高校!

十、全国重点大学

20年前的老概念:被国家重点支持的大学。

1978年,国务院《关于恢复和办好全国重点高等学校 的报告》最终确定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88所大学为全国重点大学。

1998年以前,大学招生本科分为2批: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

后来(2000年左右),985、211工程实施得比较成熟了,招生改为本一、本二、本三批次录取。

重点大学和非重点大学,这个概念逐渐淡化。

现在的重点大学,对标的是“双一流”大学,数量远超过以前的88所。


十一、其他

1、清北复交:叫法最早来于上海。十几年前,上海顶尖公司招聘时,HR提出只要清华、北大、复旦和上海交大这四所高校的学生。

随着上海交大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上海交大的名声逐渐超越西安交大、浙大等大学,“清北复交”这一说法在全国慢慢流传开来,并在考生、家长心中形成了一定的口碑。

2、华东五人。每年各省高考录取分数线,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北大、清华之后就是华东五人:华东五校(复旦、交大、中科大、浙大、南大)和人民大学。

然后是:航济开、“两财一贸”,然后才是中坚九校,以及两师一邮、两语一法…

3、航开济,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南开大学、同济大学。

4、中坚九校,指:武汉大学、中山大学、西安交大、北京理工大学 、厦门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

5、两财一贸:上海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6、两师一邮: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北京邮电大学

7、两语一法:上海外国语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政法大学

8、两电一邮:电子科技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

9、川山吉、重湖东:顾名思义,四川大学 、山东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湖南大学、东北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