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商银行上海分行:打造“科创+绿色”综合金融服务,助力普惠小微企业技术创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9:30:00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坚定助力金融“五篇大文章”,发挥金融顾问制度优势,通过灵活组合担保、融资利率下浮等金融工具组合拳,降低绿色技术企业的融资成本。同时,关注技术壁垒与团队价值,将“软实力”转化为“硬信用”,打破传统风控边界,实现环境效益与商业可持续双赢发展。
某高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低碳技术研发与应用的科创企业,由行业专家和海归团队联合创立,拥有多项自主专利及AI智能管理系统。公司在空气能源、余热回收等领域技术领先,成功落地某机场、某钢集团等大型项目,年减排二氧化碳超25万吨,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显著。然而,随着订单快速增长,企业面临研发投入大、项目周期长导致的短期流动资金压力,亟需金融机构提供适配科创企业特点的融资支持。
浙商银行上海分行金融顾问了解到该情况后,针对企业“轻资产、重技术”的特点,量身定制“技术人才+科创企业+抵押担保”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助力企业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一是技术人才信用赋能。上海分行充分发挥“人才银行”优势,在传统财务指标基础上,创新引入“人才价值评估体系”,重点考察企业核心团队的技术背景与产业化能力。通过评估团队成员的学术成果、行业经验及专利转化效益,给予信用“人才贷”支持,并配套提供知识产权管理等专属金融服务。这种“以才定贷”的模式,有效解决了科创企业“轻资产、缺抵押”的融资难题,让人才价值真正转化为融资优势。二是绿色项目精准匹配。基于企业项目的显著碳减排效益,上海分行将本次融资全额认定为绿色贷款,并给予利率优惠。不仅参考项目的节能率、减排量等环保指标,还创新引入碳收益预期评估机制,将企业潜在的碳交易收益纳入还款来源考量。通过建立绿色金融快速审批通道,该笔贷款的综合融资成本较普通贷款显著下降,切实降低了绿色技术企业的资金压力。三是灵活担保组合。采用“专利质押+应收账款融资”模式,以企业持有的核心专利及某机场项目的节能收益权作为补充担保,破解抵押物不足难题。银行融资到位后,企业加速了某钢高炉改造项目的设备采购,预计可提前3个月完工,同时资金用于新型热泵研发,技术迭代后市场竞争力显著提升。据测算,本次融资支持的项目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万吨,相当于种植160万棵树木,精准服务国家“双碳”目标。
下一步,浙商银行上海分行将继续秉承“善本金融”理念,深入了解绿色、普惠型企业的融资需求,着力打造覆盖企业成长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体系,持续深化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融合发展。
扫码关注我们
特别声明:本文经上观新闻客户端的“上观号”入驻单位授权发布,仅代表该入驻单位观点,“上观新闻”仅为信息发布平台,如您认为发布内容侵犯您的相关权益,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