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文章推荐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红军营里的坚实脊梁 ——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灿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9-07 03:55:00    
陆军第七十六集团军某合成旅红军营营长张灿灿(中)在演练中研判现场情况。崔获阳 摄

本报记者 郑思哲

夏末的一场细雨,让燥热的空气中翻涌着泥土独有的清香。8月4日,在第76集团军某旅,“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张灿灿的事迹随着战友们的讲述,被娓娓道来。

他到底是一名怎样的军人?简要的概述并不能勾勒出他的全貌。但有一点可以确定——他过硬的军事素养得到战友们的一致认可。

当兵就要当“龙虎榜”上的标兵。张灿灿如此要求全营官兵,在于他自己就是单位各级“龙虎榜”上的常客。

“引体向上32个,仰卧起坐115个,3公里10分17秒……”2003年初,张灿灿刚完成新训结业考核,就因成绩突出吸引了不少连队骨干的注意。经过激烈竞争,张灿灿被九班班长赵志刚“抢”到了班里。

怎样把这个“好苗子”锻造成“刀尖子”?赵班长有他自己的办法。

不久后,连队组织400米障碍考核,张灿灿第一次参考就取得了2分12秒的好成绩。但在班长眼中,张灿灿的成绩还有提高的空间,他的高板墙训练动作细节还需细致雕琢。

在班长的鞭策和激励下,张灿灿反复训练,不断琢磨翻越技巧,一点点把正确的动作固定了下来,成绩也在飞速提高。

不久之后,全团400米障碍比武如期举行,张灿灿凭借扎实的训练成果,以1分41秒的成绩一举打破全团的400米障碍纪录,摘得桂冠。

“当身体被逼近极限,坚持下去就会闯出一片新天地。”张灿灿自己是如此做的,更是如此带领队伍的。

2014年6月,张灿灿升任炮兵连连长。为了提升连队整体体能水平,张灿灿没有盲目上强度,而是先摸清底数、科学分组。在他“一对一”的精准帮带下,三个月内连队各项训练成绩跃升至良好水平。

很快,检验训练效果的机会来了。当年9月,连队接到通知,上级将组织建制连五公里武装越野考核。考核当天,发令枪一响,张灿灿带头冲在最前:像一面战旗引领着全连。随着最后一名战士跃过终点线,连队一举夺魁,成绩让步兵连都只能望其项背。

从一名普通士兵到中校营长,经年累月的磨砺让他练就了一身本领,也让他在角色的转变中确立了“带兵人的威信是靠本事挣来的”信条。

去年的一次演练中,该营某连连长张少宁因对一些细节把握不严而遭到张灿灿的严厉批评。

“当时自己的第一反应是都演练过这么多次了,咋这次营长火这么大呢?”

因为挨了“训”,张少宁心里觉着委屈。但当冷静下来后,张少宁也渐渐明白了营长的良苦用心——作为一名基层主官,自身过硬才是立身之本。“因为我是带兵人,所以更应该在训练中严格要求自己,精益求精,这样才能起到表率作用,才能带好兵。”张少宁说。

多年的基层一线经历,让张灿灿总结探索出了不少符合高原高寒条件下的练兵经验,也培养出了他敏锐的洞察力——面对未来战场无人作战的大趋势,基层分队的作战样式也需要及时作出改变。

为此,张灿灿经过深思熟虑,向旅里提出建“专修室”的构想。在得到旅领导首肯后,他立即着手购置3D打印机、微型电路光刻仪等一整套涵盖创作、制造、测试多个方面的设施器材,收集整理了大批纸质、音视频资料,并以某连仓库为载体进行改造升级。两周后,全旅第一个“无人专研室”挂牌成立,由11名参与过相关培训或者具有一定编程基础的官兵组成的团队初具规模。

“营长几乎每天都会长时间泡在专修室里。”穆圣杰说,从模拟训练,到实装训练,每个环节张灿灿都会带头参加。“可以说专修室里现有的一切作训设备都是大家伙一点一点摸索出来的。”

在他的带领下,营队组建专项攻关小组,围绕无人装备技术和战法训法进行研究攻关。一个月后,在攻关小组的不懈努力下,第一架由官兵自行改装革新的简易小型无人机被他们“手搓”了出来。随后,他们趁势而上、主动作为,先后攻克多项战训难题,探索形成的许多新训法在单位推广,一大批优秀骨干得到培养锤炼。

如今已是营长的他身上有了更多的责任,肩头也有了更重的使命。高原的风吹日晒雕琢出了他黝黑的肤色,更锻造了他作为一名军人的坚韧品格。他挺拔的身姿就是这个红军营里最坚实的脊梁。

《青海日报》(2025年09月07日 第1版: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