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中国品牌的机器人!这家企业实现90%国产替代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0 22:06:00春江水暖鸭先知。开年几个月,张健健明显感觉到工作“节奏变快”了。他是华数机器人华南营销中心总经理,纷至沓来的咨询电话和接洽活动,让这家企业触摸到了机器人市场的“升温”。
华数机器人,江湖人称智能机器人领域的“广东七剑客”之一。其扎根佛山近10个年头来,自主研发生产大量核心部件,实现90%以上的自主化率,具备年产2万台套的生产能力。更值得关注的是,在南海智能机器人科创园104亩的崭新空间里,一个以华数为龙头的机器人产业链正在生长延展。
企业数智化改造的“幕后英雄”
站在华数机器人生产车间的高处俯瞰,恍惚间好似误入“养殖场”:8条大围栏里分布站立着颜色各异、大小不同的机器人手臂,它们灵活摆动身姿,仿佛被科技赋予了生命。
“我们研发和推广先进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意义,就是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有效保障产品一致性与制程可靠性问题,让中国制造在国际舞台获得更大竞争力。”张健健介绍,华数专攻工业机器人领域,应用场景聚焦数智化工厂,已助力完成10余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100余个省部级智能制造示范车间建设。
敏锐而强烈的“市场意识”是华数机器人稳步扩张的助推剂。调研发现,从市场需求出发,攻克关键技术、更新迭代产品、解决行业痛点,坚持用多矩阵的“自主原创产品”打开市场,这是华数的“来时路”。同时,其全国化布局战略带来更便捷的本地化服务,快速响应陶瓷、家电等本土产业的非标需求,在定制化服务,打磨、焊接等细分领域建立起了“华数优势”,该公司的销售额已在多年间保持了双位数增长,预计今年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30%。
一个案例体现出华数时刻与市场需求接轨的创新意识。一直以来,独立完成某项工作的工业机器人和与人一同工作的协作机器人是两大主流,华数瞄准市场需求,巧妙在二者之间找到“空白地带”,研发推出CR系列工业协作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对比,其具备工业机器人的高速、高精、稳定可靠,又具备协作机器人的安全便捷性,用较低成本帮助企业实现了“鱼与熊掌”的兼得。
华数创新工业协作机器人。
现在,华数机器人已经大批量“上岗”。这些产自佛山的机器人已在汽车主机厂长安汽车数智工厂得到批量化应用,也在本土小家电行业柔性生产线上发挥作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不断的攀升。近期,西南地区某3C笔电行业企业应用华数机器人产品超100余台,完成产线冲压、机加、打磨等工艺环节的数智化升级。据介绍,当产线各项改造完成后,将为企业节省人工30%以上,产品合格率控制在98%以上,能耗降低20%。
百人研发团队“啃”出近90%自主国产率
“接近90%”,这是个值得称道的数字。相对欧美,中国工业机器人起步较晚,在关键零部件上曾“受制于人”。如今,以华数机器人为代表的优秀企业,聚焦控制器、驱动器、伺服电机等核心部件持续攻关,坚持自主可控,整机实现90%的自主化率。
这种突破,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工业机器人“大脑”(控制系统)等关键领域,从依赖进口的“组装模式”转向自主可控的“全栈研发”,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卡脖子”逐渐成为历史,晚起步30年的“时间鸿沟”在慢慢被填平。
“自诞生之日起,华数的定位就是要‘做中国自己品牌的机器人’,得益于多年间对国产替代的能力,我们实现了控制系统、驱动器、伺服电机等关键部件的自主可控。”张健健表示。
华数机器人华南营销中心总经理张健健。
为何华数机器人拥有业内领先的自主研发能力?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百余人研发团队起到了决定性的支撑作用。
2015年8月,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与佛山市人民政府、华中科技大学三方展开合作,落地“一院两司”的协同创新模式。“一院”即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两司”为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和佛山登奇机电技术有限公司。自此一个研究创新平台、两个骨干企业携手,从实验室到市场,有效衔接科研成果的落地转化。
佛山智能装备技术研究院产业化中心负责人周伟娜介绍,目前,研究院已建设拥有5个国家级工程中心佛山中心,下设8个工业机器人关键技术与应用研究实验室,1个智能机器人产品与应用中试平台,还有6个省级创新平台和2个产业协同平台。目前,以智能装备院为首的“1+2+N”生态圈已经整装出一支综合素质较高的500余人的研发和产业人才队伍,培育了20个中高层次人才团队,形成了“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全链条创新体系。
智能装备院研发大楼预计今年竣备。
华数机器人有着深刻的“华科印记”。初创期,得益于母公司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的华科背景,这所实力强劲的高校为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导入了人才资源,随着企业规模扩大,现在的华数更强调“不拘一格降人才”,面向全国招纳相关专业的优秀人才,逐渐集合形成一支多层次的人才梯队。
“国产化替代的路并不好走!”回首华数十年如一日的破土生长,张健健由衷地感叹道。
“本土发展、自主创新”是华数机器人的标签,这条路注定是场长跑,佛山华数的实践表明:唯有将技术命脉牢牢握在手中,才能在全球智造变局中赢得先机。近期,智能装备院在机器人动力学研究取得了世界级突破,这背后,是创新驱动发展的有力研究院协同企业10年间持续开展机器人整机、高性能控制系统、新型驱动、高性能电机、工业应用软件及机器人云平台等方面技术攻关的坚守,其先后攻克机器人核心技术500余项,曾研制出国内首个双旋机器人,形成6大系列60余种工业机器人产品。
104亩的空间打开“具身智能”蓝图
从高空俯瞰南海狮山,一座占地104亩的南海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呼之欲出。该项目以华数机器人为建设主体,规划总投资额5亿元,总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是集工业机器人研发、中试、制造和服务为一体的机器人科创产业园。
去年,华数机器人从隔壁原址搬迁至此,从租赁到自购自建,华数在佛山的深深扎根投出对地区发展的“信任票”。
“在佛山,我们实现了生产基地和研究院的高效协同,当初选择佛山,其实也是佛山深厚的制造业基础,既能为我们的生产研发提供部分上下游支撑,也让工业机器人应用离‘市场’更近。”张健健说。
目前,华数机器人还在重庆、深圳、泉州、苏州、宁波、江阴、南宁等地设立了生产基地或推广应用公司,而佛山已是华数机器人在全国最大的机器人研发与生产基地。
随着一座座崭新载体落成使用,华数已经描摹出不远的实景图:将科创园将建成工业机器人年产能2万台(套)、电机60万标准台的智能装备制造先进示范园区,预计五年后产业园销售额预期达到20亿元。接下来,华数还打算将更多上下游相关企业招引至此,为佛山的机器人产业打开新的“增长极”。
谈及中长期未来,张健健坦言:华数还会坚持聚焦智能工厂应用场景,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不过他也透露,智能装备院和企业将加快布局“具身智能”,让工业机器人突破传统机械臂功能局限,兼具环境感知与多任务适应能力,近期正研发轮式底盘+双臂协作机器人。
佛山华数机器人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林认为,当前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仅占生产全链条的10%左右,随着AI深度介入,多模态融合和非结构化场景方向的小突破,都将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场景打开更大空间。
“相较于直接模拟替代人动作的人形机器人,我们更多是出于对于自动化机器设备的脉络向上成长。当然并不排除未来‘顶峰相见’,在某一天见证华数自产的‘人形机器人’走进工厂,赋能中国智能智造。”张健健说。
对于佛山机器人产业发展,张健健还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工业机器人的市场相对有限,佛山要实现机器人产业规模跃升千亿级,应该涌现出更多聚焦家居、商业服务等消费场景的机器人公司,而佛山传统家电制造业实力雄厚,更多创新有望从这里诞生。
所言已成现实。近日,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副总裁兼CTO卫昶在接受南都采访时表示,美的中央研究院已成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一方面推进家电机器人化,使机器人交互、感知、控制技术在家电产品上实现相对短期的落地;另一方面布局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深挖应用场景。
记者观察:
华数的成长,离不开佛山制造业土壤的深度滋养。“广东七小龙”,佛山独占其二,南有库卡,北有华数,这两家已在市场上得到淬炼的企业,恰好演绎着中国机器人产业突围的两种典型路径:华数聚焦进口替代的“技术死磕”和库卡“全球技术+中国速度”的本土化实验,两者形成的“创新双螺旋”,正重构佛山机器人产业的全球坐标。
佛山,这座以泛家居闻名的城市,正经历“钢铁工人”向“硅基智人”的蜕变。不过,挑战依然严峻:地区竞合激烈、产业转型艰难,佛山提出建成全球机器人集成应用新高地的宏伟目标,如何进一步用“场景定义技术”“借生态释放动能”,显然还需更多思考。
采写:南都记者 孙振凌 摄影:南都记者 郑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