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青春在红色热土发光 ——汝城县支持青年和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见闻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2 00:41:00红网时刻新闻通讯员 邓生祥 郴州报道
石榴花开时,青春红似火。4月29日,汝城县组织各乡镇团委书记和青年干部、创业青年、创业大学生等代表共53人齐聚一起,通过深入各青年企业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开设“行走式”课堂,聆听青年创业故事,激发干事创业动能。同时,集结多方力量开展座谈,为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悉心指导、注入活力。
作为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汝城县近年来通过出台实施支持系列措施、持续优化环境、开展丰富活动等方式,不断吸引集聚大学生和青年们纷至沓来,积极投身各行各业,挥洒青春发奋努力,形成星火燎原之势。
探访小黄姜冷链集散中心。
青春之花,开遍山野
今年34岁的何威,是马桥镇梓洞村村民,此前多年在深圳发展电商产业。去年3月,在当地开展湘商回归活动的召唤下,他返乡成立汝城县思德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4000万元,建设启用小黄姜产业链开发项目,不仅为姜农解决了生姜储存难、损耗大等难题,还在错峰销售、避险增益、促进供需对接、打破销售壁垒上发挥效能,为当地传统支柱富民产业发展构建坚实保障。
“按照目前的冷链服务费,至少要10年以上才能回本。但我想到能为乡亲们带来帮助,助力乡村振兴,就感到很有价值。”何威面对研学团表示,乡村天地大有可为,正是挥洒青春、创业奉献的大舞台。
走进长盈公司。
近年来,汝城县坚持“1136”的发展思路,制定实施系列创新创业政策,积极搭建平台载体,优化营商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深入开展了“引老乡、建家乡”“青年联谊”“青年孵化”“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释放强劲聚才兴业“磁力”,吸引县内外的青年才俊们集结而来。
沐浴春风,穿梭城乡,一座座“青创”基地跃入眼帘,一个个“青创”故事叫人难忘。
在汝城经开区,郴州长盈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司懿作为一名“95”后的“创二代”,从2020年落户汝城,到2022年9月正式生产经营,再到当前为当地提供220就业岗位、年创税收220多万元,企业驶入发展“快车道”。“我们肩负双重使命,既要传承父辈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又要以数字化、绿色化、国际化重塑企业竞争力。”研学现场,面对双双渴盼目光,李司懿坚定表示,“这条道路注定充满挑战,但我们必将无畏前行!”
参观湘汝公司。
走进升级改造的历史文化古街上黄门,深入人气火热的汝城网老街四合院,探析古街换新带来的新业态新活力;探访卢阳镇园田小院,感受注入全新运营理念的现代休闲民宿的斑斓魅力;在全国重点农业产业龙头企业汝城繁华食品公司,聆听“一家人、几代人、一件事”的坚韧发展故事;置身汝城经济开发区创业孵化基地,窥探年轻企业和青年创业的成功孵化“密码”......当天行走式研学之旅,也打开了“青创”之窗,令人走心难忘。
当前,汝城县青年创业工作蓬勃发展,依托建立青年创业协会发展会员120余名,广布城镇乡村,涵盖到农业产业、文旅融合、新型工业、为民服务等领域。
《信仰之光》思政课。
青春之力,汇集成河
沙洲村会议室里,《信仰之光》主题宣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青创导师聚焦大学生创业政策、背景、活用等重点,条分缕析精细解读......午饭过后,汝城县青年才俊们走进多个红色基地参观学习后,两堂特色鲜明的专课接踵而至,为大家送上定制专属“套餐”,也为接下来的座谈交流暖场启幕。
沙洲村正是“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近年来,为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汝城县坚持把沙洲作为滋养情怀的“大课堂”、吹响号角的集结地,持续打响了“从沙洲出发,一起向未来”的“青创”品牌。相比去年,今年活动集聚了更多力量,要素也更趋丰富多元,还特别组织了支持大学生创业工作协调机制成员单位负责人的29人方阵。
集体观看首届“汝城工匠”宣传片后,大学生创业企业家、青年代表、汝城工匠等11人畅抒己见,分享成长之路、成功之道,县人社局、县经开区和相关乡镇也踊跃发言,以便带来更多务实管用的“刚需”元素。
青年代表发言。
湖南耀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创始人陈耀邦,从5年前裹着毛毯、蜷缩在冷地板上编程干起,如今已带领团队在电竞文化领域闯出天地,营收突破6000万。“我想用我的故事告诉大家,青春的力量,从不在于起点的高低,而在于敢把冷板凳坐热、敢将不可能变为可能的勇气和坚持。”他的肺腑之言,引发现场强烈共鸣。
汝城县是湖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文物大县,伴随当地持续深入推进人文古迹传承保护利用,濠头乡“95”后朱云松手握壁画艺术,专事美术培训及壁画绘制,主持过当地古书院、旧城改造等数十个项目壁画绘制修复。继早先一天以获奖者参加首届“汝城工匠”发布仪式,又作为发言代表过来阐释传播“工匠精神”,令人备受感染启示。
当下,新媒体、电商等新业态正备受广大青年青睐,汝城县借助新媒体协会,培育发展了大量“新农人”。大学生返乡创业代表范奕凤带来的“游子不忘桑梓地,飞鸟归林筑家园”,汝城菲梵世界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罗凡奉上的“在热爱中坚守,于创新中前行”等主题分享,直击青年关切,令人入心入脑;文明瑶族乡副乡长熊思晨等人带来的“在变与不变中书写青春答卷”等分享,则为扎根基层、服务群众做了生动注脚。
近年来,汝城县举办青年夜校10期、农村青年人才培训12期,在网络营销师、旅游讲解员等33个方面开展技能技术培训2.7万人次,吸引青年参加3000余人次。“青年联谊”“创新创业大赛”等活动开展,也为青年才俊们激活了“一池春水”。
青春之火,燎原成势
“你来汝城,就找我。”汝城县就业服务中心支部书记、主任唐晓群开门见山发出召唤,尤其打动人心。近年来,该中心坚持在完善工作机制、发挥政策效应、强化就业服务、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帮扶援助等方面多向发力,提供自主创业小额担保贷款资金750万元,建立了1408人的实名制登记信息库,实施“1311”暖心服务,充分促进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
青年创业就业,离不开要素保障和肥壤沃土。汝城经开区始终致力于深耕平台建设、优化服务保障,、强化金融赋能等方面,暖心筑巢引凤高栖。目前,发展飞地孵化器项目4个、32家创业孵化基地,大学生创业企业7家。“园区还留有200余个岗位虚位以待”,热切召唤令人心动。
“乡村天地,是乡村振兴的主战场,也是青年创业的大舞台。”土桥镇和井坡镇的主要负责人也不遑多让,不仅充分阐释了当地产业基础和独特优势,还在政策支持、腾笼筑巢、优化环境、提升服务等方面拿出硬招实招,旗帜鲜明引才引智。
在汝城,从部门到园区,从城镇到乡村,同心同行招商引资、同频共振聚贤纳才的生动实践,如火如荼席卷全城。
汝城拥有红色沙洲、一城三泉等独特资源,产业正处于高速发展黄金时期,创业就业空间广阔。利用“天时、地利、人和”优势,当地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各司其职的齐抓共管格局,在人才工作上下足真金白银,出台实施落实人才发展规划行动方案、人才引进管理办法,由县财政安排1000万元作为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在暖心爱才留才上尽心尽力,建成“拎包入住”式人才公寓60套,发放56名新引进人才生活补贴98.4万元,组织推荐申报认定17名市级高级人才、25名县级人才;在产业发展上汇聚专家人才,与40余所高校和多个中省专家团队签订技术合作、对口帮扶协议,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在服务企业上开展“母亲式”服务,组织园区和部门提供5+2、白+黑、随叫随到的服务,做足保障。
“青春无限好,奋发正当时。”汝城县委书记马文才表示,要积极搭建舞台、做好保障,不断吸引各地青年人才扎根汝城,不负韶华、笃行实干,立创业之志、走创新之路,强创造之力,担创业之责。“从沙洲出发,一起向未来!”铿锵号角响彻全场,回荡红色热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