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做好“乡村富民产业题” 答好“沂蒙老区振兴卷”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6 18:59:00做好“乡村富民产业题” 答好“沂蒙老区振兴卷”
——临沂市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稳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在临沂客户端讯时间见证奋斗的历程,田野凝聚丰收的热望。
从山东省五级71位书记齐聚沂水县西墙峪村共话乡村振兴,到坚持片区思维发力建设“五个乡村”,从守牢耕地保护红线,到广结中化集团、北大荒集团等“乡村振兴合伙人”绘就“现代耕耘图”,从传统农业到现代新兴业态,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三年增速稳居全省前列……沂蒙大地上,乡村振兴的和美画卷不断呈现。
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而持久的伟大工程,是践行“党群同心”的主阵地。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坚决扛牢乡村振兴政治责任,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锚定“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中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坚持把城乡融合发展作为基本路径,有力有效推动沂蒙乡村全面振兴,全市一产增加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相继迈上500亿级、1000亿级台阶,“三农”成为推动临沂“走在前、进位次、提水平”的深厚基础。
位于蒙山脚下的蒙阴县桃墟镇百泉峪村,前些年还遗留着采石矿坑,像是大地上的伤疤。如今,该县建设“诗意田园·和美桃墟”百千工程示范片区,整合包括百泉峪村在内的9个村抱团发展,修复矿坑、打通环线,新建民宿、丰富业态,全力打造“全省民宿旅游第一镇”“世界文旅康养桃花源”,成为绿色发展理念的生动实践。
在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进程中,我市一个有效的做法就是走区域协同发展之路,通过规划连片实施、环境连片提升、产业连片发展、组织连片共建、资源连片投入等系统举措,抓村成片,建设示范片区336个,覆盖3702个自然村,示范带动乡村振兴整体提升。
得益于“五个连片”模式的落地见效,我市乡村产业提质增效: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乡村振兴示范县犹如雨后春笋,创建大花生、肉鸡、蜜桃等3个国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兰陵蔬菜、郯城银杏、临沭白羽鸡、沂南肉鸭、平邑金银花等“土特产”延链提质,长三角、粤港澳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产销两旺,沂蒙优质农产品持续出山越海、走向世界。
企业要建厂,土地哪里找,工人哪里招?临沂伟腾食品公司负责人袁中伟在“沂蒙乡村振兴合伙人综合服务平台”上发布“合伙帖”,从沂南县辛集镇金彭店村找到了合适的土地,投资4000余万元建设厂房,周边村50余名劳动力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如今,“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式在我市遍地开花,平台撮合城乡资源精准匹配,达成合作项目1.9万个。
这两年,蒙阴县智慧兔生态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社员们靠养殖肉兔富了口袋。80多岁的社员杨老汉说出了大家的心声:“社里来了CEO,养兔‘蹦’出好‘钱’景。”
蒙阴蜜桃甲天下,蒙阴人也善养兔,探索建立“联合社+龙头企业+合作社+社员”的联农带农模式,整合6个镇街、37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与兔兔科技公司共同组建智慧兔联合社,聘请临沂市优秀“四雁”人才、兔兔科技公司负责人王锋以职业经理人身份入职。在王锋及其运营团队的努力下,联合社成立“孟良崮肉兔科技小院”、智能养兔创新中心,开发推广移动兔舍、庭院标准化养殖,入社的37个村集体年增收185万元,1110户社员年均代养10批次肉兔,户均增收2万元。
乡村振兴,农民持续增收是关键。近年来,我市深挖产业增值收益,强化产业发展联农带农,用好国家级普惠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改革试验区政策,深入实施“四雁工程”,着力培育“沂蒙强社”,优化“乡村振兴合伙人”平台功能,构建“龙头企业为引领、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为骨干、农户为基础”的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创建农业产业化示范联合体,让农民深度嵌入产业链条、有了更多增收渠道,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稳居全省前列。
“三农”向好,全局主动。今年,全市“三农战线”以政府系统年初亮目标、年中亮进展、年底亮结果“三亮”活动作为攻坚克难、夺取目标的总抓手,坚决扛起建设农业强市责任,创新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共富片区建设、“四雁”人才孵化、乡村产业振兴“四项工程”,全力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以奋进之姿书写临沂“三农”新篇章。
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朱鹏 魏玉娜 通讯员 张洁
编辑:徐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