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高明开渔节,“小渔获”如何撬动“大经济”?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12 17:07:00    

7月12日,“西江潮涌,渔悦高明”2025年高明开渔节在荷城苏村码头热闹启航。10艘渔船高悬锦鲤渔旗,竞相起锚,以冲刺队形驶入西江,满载一船期待,开启新一季捕捞作业。

本次开渔节不仅是渔民丰收的启程,更是高明区激活西江经济、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的关键节点。荷城街道更是提出打造“赏江景、品渔鲜、享渔趣”高明新名片,不断做大渔市、做活餐饮、做强文旅,实现“小渔获”撬动“大经济”。

值得一提是,活动特意设置的“饮头啖汤”环节,释放出高明区敢为人先,以区域渔业品牌打造,助力全市打造环两江先行区建设的强烈信号。

活动现场

启航,激活西江文旅新潜力

上午9时许,苏村码头边,10条渔船一字排开,盛装待发;岸上,锣鼓喧天,醒狮腾跃,疍家文化传承人带领渔民举办祭江仪式,祈求新的捕捞季渔业丰收、出船平安。

醒狮舞动,祈求新的捕捞季渔民丰收,出船平安

高明依水而建、因水而兴,自古拥有深厚的渔家传统。距今约4700年的古椰贝丘遗址,是高明先民“向水而居”的生动佐证,他们历经惊涛骇浪而不沉,勇于闯荡开拓,不向命运屈服的精神,至今仍影响着一代又一代高明人。

活动现场,渔民们获颁开渔旗,驾驶装饰一新的渔船,以“冲刺”编队造型,浩浩荡荡驶往江心下网捕捞。

渔民获授开渔旗

船队离开的苏村码头,背靠高明新晋网红打卡点——蘇村锦鲤文化街区。这是高明著名渔村。“鱼肥、草茂、禾丰”构成了村名中“蘇”字的真义,酷似一尾游鱼的村貌,为渔村更增几份灵动。

以苏村码头为依托举办开渔节,高明释放出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强烈信号:以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为契机,借助苏村独特条件,在西江边打造融滨水休闲、文化体验、生态观光等业态为一体的活力西江文旅经济带,推动西江自然景观与本土农文旅产业进一步融合,释放“1+1>2”的协同效应。

蘇村锦鲤文化街区

太阳西斜,外出渔船逐渐返港。下午4时,福鱼开市。在苏村码头边上,设置有西江河鲜直销摊位,提供当日捕捞的鲜活鱼获供市民选购。首网捕获的鱼王亦在下午5时开始拍卖。入夜后,现场的啤酒音乐节和鱼悦嘉年华,让游客一站式享受渔味体验,进一步激发消费活力。未来,码头以南的滩涂地将改为一片平坦沙滩,为游客提供新的休闲亲水平台。

高明区荷城街道党工委书记黎卓升表示,在江边买鲜鱼,到河畔品美食,将是今后西江边的日常场景。荷城街道将联动餐饮企业,实现一条鱼带旺一家店,一家店激活一个产业,让这里不仅是渔获交易的市场,更是品味渔文化、体验滨水生活的西江会客厅,使高明之旅成为一场品味与风情的完美结合。

扬帆,以水为韵打造和美荷城

17公里西江黄金岸线,不仅造就高明灵秀的滨水风光带,更为本土渔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本次开渔节,除开启新一个捕捞季外,亦是高明开启“渔市经济”,激活西江经济、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的新起点。

渔民收获满满,露出满意笑容

2024年6月,高明成功入选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区,借助试点工作开展,高明向渔业短板发起冲锋,通过实施“生产设施条件、苗种生产能力、服务保障能力”三大提升,促进渔业生产向科技化、生态化、质量化全面转变。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去年,高明红螯龙虾、高明鳜鱼、高明鲈鱼、高明笋壳鱼和高明甲鱼等五类水产品种获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高明笋壳鱼通过严苛出口检验,成进军马来西亚市场,实现高明鲜活水产品首次对外出口。

开渔节上,渔船冲入西江深处

由高明企业培育的大口黑鲈“加得丰1号”,近期正申报国家新品种认证,即将迎来省级良种场验收。一旦成功,高明将实现从种苗到养殖技术的全方位突破,推动全区渔业产业提质升级,促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带动更多养殖户增收致富。

江水泱泱,汇百川而入海。随着“百千万工程”持续推进,环两江先行区建设不断深入,高明将以西江水韵为魂,聚焦新型电力系统装备、高端智能装备、先进新材料等战新产业,举全区之力,在荷城街道构建技术先进、竞争力强的绿色西江产业经济带,推动先行区建设见成效。

渔民收获满满

黎卓升说,荷城将紧扣“西江明珠·和美荷城”发展目标定位,整合沿江产业、文旅、航运、生态等特色优势资源,推进沿江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建设城乡区域发展改革创新先行地、绿色经济发展新高地、高品质岭南水乡旅游目的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为佛山市建设全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贡献力量。

文/高明融媒记者李祥锐

图/高明融媒记者曾锦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