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到昆仑:医学博士曾诚的19次青海“医”线行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12:29:00
“希望有更多的时间和更棒的身体,持续援青,广结善缘,守护青海这片广袤圣洁的土地。”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曾诚博士动情地说道。 2015年寒冬,青海省妇幼保健院迎来建院以来首位医学博士——中组部第16批援青博士团成员曾诚。初到高原的他,顶着干燥、缺氧的恶劣环境,在宿舍墙上写下誓言:“我住在医院,就是一名住院医生!”这句承诺,拉开了他十年援青路的序幕。 面对医院学科基础薄弱的现状,曾诚博士白天坐诊、手术,夜晚伏案设计人才培养方案。他推动组建中医妇科和中药房,公开个人临床经验方,邀请全国名医来青授课;自掏腰包购买材料制作腹腔镜模拟器,带领年轻医生苦练基本功;独创“1+1+4”培养模式——1人专攻妇科手术、1人钻研疑难病诊疗、4名年轻医生轮岗学习,逐步构建起中西医结合的人才梯队。 十年间,他累计开展门诊近2900人次,完成190台疑难手术示范,培训州县医生300多人次,推动7项新技术落地。 2016年的某个深夜,正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巡诊的曾诚接到妻子流产的消息。面对已安排好的5场牧民义诊,他强忍悲痛完成全部工作。“二宝的离开是我们永远的痛,但高原的患者更需要我。”十年间,他的足迹遍布青海八市州,行程超9000公里,开展37场巡讲、60次基层培训,惠及5000余名患者。 “医疗援青不是‘一阵风’,要建立长效机制!”2018年,曾诚促成广州中医药大学与青海省妇保院结对帮扶,设立“岭南罗氏妇科”青海工作站,将广东非遗诊疗技术引入高原。他连续10年利用假期返青支援,19次自费赴青海带教,推动7项新技术填补省内空白。 如今,省妇保院门诊楼内,“曾诚人才培养基金”获奖名单挂满整面墙。从腹腔镜微创技术到中药现代化研究,从三江源母婴健康工程到高原不孕症防治体系,这些成果正转化为守护高原妇女健康的坚实屏障。 “我是湖北人,但对湖北没有广东熟,对广东没有青海熟。”曾诚笑称自己已成“高原儿女”。当被问及坚持的理由时,他望向诊室外排队候诊的患者:“你看他们期待的眼神——这就是医者最幸福的‘被需要感’。” 十年坚守,曾诚用仁心仁术在昆仑山下写下动人篇章:个人捐赠50万元、基金投入近200万元、培养骨干100余名、技术创新60余项……这些数字的背后,是一位援青医生跨越2000公里的深情告白。正如他办公室悬挂的那幅字——“一次援青行,一生青海情”,这既是承诺,更是无数如他般援青人共同的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