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星股份跨界并购:5个月内两换热门赛道,标的处于扩张期|并购一线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0 19:50:00时隔3个月,慈星股份二度筹划跨界并购,5月19日晚间,慈星股份发布停牌公告,称正在筹划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交易不会导致公司实控人变更。
标的是沈阳顺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沈阳顺义”)的控股权,目前公司已与沈阳顺义董事长李英顺签署意向性协议,交易细节有待披露。
今年2月,公司刚宣布终止收购国产滤波器龙头武汉敏声新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武汉敏声”)的控股权,眼下,公司已将目光从半导体转向了热度高涨的军工赛道。在公司过往数年的发展中,这种追风口式的跨界并购曾反复上演,前车之鉴,需警惕。
慈星股份此次并购正值并购重组政策松绑之际,5月16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其中明确支持符合商业逻辑的跨界并购。沈阳顺义是慈星股份近五个月相中的第二个跨界标的。
慈星股份主要从事针织机械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核心产品是智能针织机械设备,主要用于毛衫、鞋面及针织商品的生产。
今年1月,慈星股份曾筹划收购武汉敏声的控股权。武汉敏声是慈星股份2021年就看中的一家初创公司,彼时,武汉敏声虽然无量产产品、无营收,但慈星股份依然斥资2亿元拿下武汉敏声12.5%的股权,其“豪气”一度招致监管关注。
2025年,武汉敏声已经成长为国内高端射频滤波器的代表厂家之一,所以,今年1月慈星股份拟收购武汉敏声控股权时,外界呼声颇高。
不过,这笔交易最终未能成行,今年2月6日,慈星股份宣布终止该计划,原因是“交易各方未就本次交易具体方案、交易条件达成最终实质性协议”。
笔者此前曾在“慈星股份‘绯闻’成真:从针织机械商到滤波器龙头,亏损标的估值3年翻倍”文中提到,三年的时间里,武汉敏声虽然估值已经实现翻倍,但基本面没有明显改善,公司不仅尚处于亏损状态,且未来将要大口“吞金”,其正在建设的产能1万片的晶圆自有产线预计总投资30亿元,2026年可实现量产。
从时间成本、收购代价,以及后续投入来看,对资金面并不十分宽裕的慈星股份来说,后续挑战不小。
过往数年,慈星股份曾多次尝试跨界,从互联网到机器人、再到后来的新能源和半导体,跨界步伐紧跟风口,其中,跨界互联网的代价尤为惨烈,前车之鉴不容忽视。
2016年,慈星股份高溢价收购两家互联网公司,包括互联网视频企业杭州多义乐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和互联网广告服务平台杭州优投科技有限公司,为此积攒了8.6亿元的商誉,但业绩承诺期一过,标的业绩旋即变脸,导致慈星股份在两年内吞下全额计提商誉减值的苦果。截至2024年,慈星股份8成以上的收入依然来自电脑针织横机业务。
眼下,军工行业有望开启新一轮景气周期,慈星股份又瞄向了军工赛道。
沈阳顺义成立于2012年,旗下有军用健康管理系统、军用智能检测设备、维修保障设备和仿真训练模拟设备四大类产品模块,同时涉足军品和民品领域,其中,民品项目主要包括矿用液态二氧化碳气化防灭火智能装备系统、物联网的远程液位控制系统等。2023年,公司获得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认定。
笔者梳理公开信息发现,近三年,沈阳顺义处于快速发展期,公司员工数从2021年的85人增长到官网目前披露的200余人,年产值从2022年的1.6亿元增长到目前官网披露的3亿元。
此外,2022年沈阳顺义启动了智能装备产业化基地项目,拟投资1.85亿元,2023年7月,该项目已经完成1号厂房的主体封顶。沈阳市自然资源局消息显示,2025年1月,该项目的研发楼改扩建项目方案通过审批。李英顺2024年曾公开表示,该基地建成后将实现新产品产值5亿元以上。
图源:辽宁广播电视台公众号
沈阳顺义的创始人、董事长李英顺是工学博士,曾先后任教于沈阳工业大学、北京石油化工学院、大连理工大学。2020年,沈阳顺义启动上市工作,直到2024年5月才正式接受IPO辅导,辅导机构为长江证券承销保荐有限公司。截至2025年4月,沈阳顺义的上市辅导进行到第四期。
另据报道,沈阳顺义计划通过上市融资5亿元,主要用于厂房建设、扩大生产线和科研投入,扩产方面,主要是建设微控制器和芯片生产线。
沈阳顺义股东信息,图源:企查查
综合公开信息,沈阳顺义2017年以来共进行了四轮股权融资,投资方包括海通新能源、辽宁科创、中兵顺景、辽宁省产业投资引导基金等,共融资1.5亿元,其中,中国兵器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主导发起的基金公司中兵国调(厦门)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公司注资1.1亿元,目前李顺英的持股比例是54.3388%。(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张孙明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