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大众(中国)张岚:以“中国速度”书写跨国车企本土化新篇章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05 04:57:00    

中经记者 陈茂利 张硕 上海报道

“惠而好我,携手同行”这句出自《诗经》的话恰如其分地诠释了大众汽车集团与中国汽车产业四十载风雨同舟的深厚情谊。

2025全球新能源汽车合作发展(上海)论坛期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副总裁张岚在接受《中国经营报》记者专访时的分享为行业带来了跨国车企在华发展的全新思考。

这位深耕汽车行业多年的资深人士,用清晰的战略布局和翔实的数据,勾勒出大众在中国市场的转型蓝图。“我们很荣幸见证并亲自参与了中国汽车产业40余年的发展。”张岚的开场白道出了大众与中国汽车工业的特殊情缘。

从与上汽、一汽、江淮三大合作伙伴共同构建产业链,到服务5000万中国用户,这些数字背后是大众扎根中国的坚实足迹。而面对中国已成为全球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引领者的新格局,张岚坦言:“没有一个市场可以超越中国在这些方面的成就。”

基于对中国市场趋势的判断,近几年,大众持续对中国市场投资,以跟上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速度。产品攻势是最直观的体现,从2025年上海国际车展期间,大众中国开启了战略转型成果的“交付阶段”,ID.AURA、ID.ERA、ID.EVO等多款接近量产的电动车型全球首秀,涵盖纯电、插混和增程式多种技术路线。

张岚透露,大众计划到2027年推出约30款新能源汽车,2030年更将增至50款,完成从A级到C级产品的全面覆盖。

在追求“中国速度”的同时,大众始终坚持着自己的DNA。

据了解,大众中国工程师们通过加班加点,在确保冬测、夏测等标准流程不打折扣的前提下,实现了研发周期缩短、成本降低的突破。这种“既要又要”的平衡之道,正是大众本土化战略的精髓所在。

与此同时,大众与华为、小鹏、地平线等中国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也让国际社会重新认识了中国汽车产业链的创新实力。张岚告诉记者:“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和本土的伙伴合作实现了优化——产品的研发周期缩短30%、成本降低40%。”

“快鱼吃慢鱼”——张岚用这个比喻形容中国汽车市场的新竞争法则。在这个变革的时代,大众正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拥抱中国市场:从本土研发到技术合作,从产品定制到出口探索,这都彰显着这家跨国巨头的战略定力与应变智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