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培养“AI+科学”领航者!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在深成立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23:32:00    

今天(4月26日)

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

在深圳正式成立


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北京大学党委书记何光彩,深圳市市长覃伟中出席成立活动。


北京大学朴世龙,以及来自复旦大学、深圳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鹏城实验室、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等教育科研机构和华为、腾讯、比亚迪等企业的专家代表参加活动。



据悉,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是首个专注于“AI+科学”跨界人才培养的高等教育机构,聚焦人工智能与基础科学的深度融合。学院构建“AI+科学”双轨制导师培养体系,创新科学原理与大数据深度融通的科研范式,打造开放协同的创新生态。通过加速科学发现进程,定义未来产业格局,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交叉学科背景与创新能力的前沿复合型人才。


成立活动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梁振英称:“当前,全国科技竞争的核心正转向人工智能驱动的交叉创新。学院以‘加速科学发现,定义产业未来’为愿景,不仅将助力解决材料、能源、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卡脖子’难题,更将为粤港澳大湾区打造世界级科创高地注入新动能。”


立足新起点,梁振英对科学智能学院提出四点期望:一是深化深港联动,打造开放型的创新生态;二是厚植人才沃土,培育“AI+科学”领军者;三是聚焦产业需求,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四是拓展全球视野,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作贡献。



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深圳研究生院院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锦表示,科学智能学院将充分发挥AI4S首倡者的引领作用,成为AI4S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的“黄埔军校”,开拓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北大气派、深圳风格的人工智能发展之路,为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创新中心和人才高地贡献核心力量。



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执行院长田永鸿表示,科学智能学院采取AI导师+Science导师的双导师培养模式。双导师制培养的跨学科人才,既深耕专业领域,又掌握智能方法;既着眼基础研究,又对接产业需求。


田永鸿称,未来五年,学院将系统性培养一批科学智能交叉人才,构建覆盖多学科的科学智能基础设施和平台,打造“科学智能北大模式”,为全球AI4S领域提供可复制的学科建设与产教融合方案。



打造全链条科研体系

为原始创新能力提供支撑


据悉,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导师由多位院士领衔,成员含人工智能算法领域专家及物质科学、生命科学等多领域顶尖学者,全力打造覆盖 “从0到1” 基础研究至“从1到N”产业创新的全链条科研体系,为提升我国人工智能时代原始创新能力提供关键支撑。



在科学智能领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深化上,科学智能学院推出贯通式一体化培养模式,打破学段壁垒,使优秀本科生可提前参与研究生课题。同时,学院采用 “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实践创新+科研训练” 四位一体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具备 “人工智能理论 + 跨学科应用” 双核驱动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


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副院长郑家新表示,北京大学科学智能学院以AI为牵引,通过“AI for Science ”的人才培养,打破学科之间、科研与产业之间的界限,培养新时代的创新人才。


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菲尔兹奖获得者埃菲·杰曼诺夫在接受深视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人工智能算法具有广泛适用性,在科学、医学以及众多其它领域都能发挥作用。在未来,学生们通过接受专业培养,能够在科学研究中熟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而这段经历将为他们提供极大的帮助。


记者 / 陈雨婷 闫科中

编辑 / 王海苹

审校 / 庞诗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