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小巨人”迸发大能量专精特新智造新动能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2 08:57:00    

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记者吕瑾 摄

文山三七产业园区。记者张文峰 摄

云锡锡业分公司5G智慧管控中心。通讯员王新 摄

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能办大事”的代表,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的特征,“小巨人”更是其中的佼佼者。从“小作坊”到智能工厂,从零基础攻关到智能智造,云岭大地上,众多专精特新企业,取道窄而深,突出精而强,紧盯细分领域深耕细作,成为云南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亮点,加快高质量发展的新担当。

在“培”上下功夫,构建优质梯次培育体系

云南锦润数控机械制造有限责任公司研发部里,工程师们正在紧张有序工作。“我们研发团队遵循标准化流程,结合调研开发契合市场导向的设备与产品。目前,公司拥有核心专利50余项。产品已从单一的铣床系列,拓展延伸至6大系列300余种产品,形成了应用场景覆盖更广泛的产品矩阵。”工程师游洁说。

这家集数控机床研发、设计、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广泛运用于航空航天、军工、船舶、新能源、医疗器械、大型压铸模具等领域。该公司与中国机械总院集团云南院联合共建工业母机(中试)产业化基地,在智能制造中深耕细作。

技术突破与智造崛起,得益于我省配套政策所形成的合力,为高质量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全面赋能。

近5年来,我省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系列决策部署,推动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先后出台《云南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云南省专精特新企业倍增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

聚焦先进制造、新材料、光伏、新能源电池等重点产业,工信部门梳理产业链上下游头部企业、专精特新企业,联动州市,赴上海、浙江、江苏等地开展精准招商,强化招商引资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做好协调推进和跟踪服务,中科智赋储能产品出口基地项目、龙马控股高端装备制造基地项目等成功签约,天锂储能新能源电池材料智能储能装备一体化项目等落地。

聚焦优质企业梯度培育,创新工作机制,加大中小企业创新投入,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全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我省已构建了以3019户创新型中小企业为基座、154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骨干、8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为高端的优质企业“金字塔”体系。

在“新”上做文章,培育提升发展新动能

创新,是专精特新企业的灵魂。专精特新企业之所以能形成各自的“独门绝技”,靠的正是持续创新和精益求精。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政策导向下,中小企业发展迎来巨大机遇,聚焦细分领域补短板、锻长板、填空白,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专精特新企业中的佼佼者,是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质量效益优的排头兵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则是指长期专注于制造业某些特定细分产品市场,生产技术或工艺国际领先,单项产品市场占有率居全球前列的企业。

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19年入选工信部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1年入选云南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走进昆明市晋宁工业园区,晋宁理工恒达科技有限公司的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惰性阳极板生产线上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器鸣响不停,工人们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生产线上的新型节能降耗栅栏型铝基铅复合阳极板是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自成立初期起就开始自主研发的核心产品。该产品改变了传统铅基合金阳极在湿法冶金行业使用150多年历史,铅合金用量减少30%,节能5%以上,阴极铜产量提高5%到10%,阴极锌产量提高2%到6%。

作为一家集有色金属新材料研发、产品设计、加工制造、产品销售和技术服务等于一体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成为行业领先的电极材料与新能源储能材料研究开发、生产制造及技术服务型企业。

2024年,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国际首条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生产线在陆良县顺利完成调试,标志着公司具备了年产5GWh大容量高安全铝基铅炭长时储能电池的硬实力。同时,栅栏型铝基铅合金复合材料电极在赞比亚、刚果(金)广泛铺开,帮助当地企业节省成本、提升生产效率,创造显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搭载前沿铝基铅炭电池的储能逆控一体机及户用储能产品获得乌兹别克斯坦认证,品牌国际影响力稳步攀升。

“未来,企业将围绕技术升级、产业链拓展、绿色转型、数字化与智能化等方面持续发力,逐步让企业成为全球储能领域的响亮名片,融入世界能源供应体系。”昆明理工恒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郭忠诚说。

2024年,云南云维飞虎化工有限公司凭借在炭黑领域的突出表现成功上榜工业和信息化部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标志着云维飞虎化工在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的发展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行业内创新发展的典范。

沾益区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云南云维飞虎化工在专精特新链品发展领域十分突出,公司在专注于细分市场的同时,不断强化技术创新,积累了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实现了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与创新,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与市场占有率。成功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也为行业领域树立了标杆,有利于促进区域产业链供应链的协同创新与发展。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中小企业处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有效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我省积极探索推动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积极发挥专精特新企业作用,增强集群内企业竞争力。近两年,认定11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西双版纳州勐海县普洱茶加工产业集群、昆明市安宁市磷精深加工产业集群、玉溪市红塔区数控机床产业集群、文山州文山市三七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获国家集群称号。昆明经开区以北方夜视、华润圣火等专精特新企业带动区内装备制造、医药产业发展;蒙自经开区以云铝润鑫、红河邦德等专精特新企业带动有色金属新材料产业发展。

从单个企业的技术突围到产业集群的协同跃升,越来越多的云南制造正在向云南智造加速蜕变。

在“扶”上花气力,精准服务厚植发展沃土

与全国其他中小企业一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同样会面临融资、人才、市场等难题。瞄准这些痛点难点,我省不断创新思路,坚持靶向发力,推出一系列精准服务举措,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增添了强劲的发展后劲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潜力。

2022年至2024年,省级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共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项目)8.08亿元。依托省融资信用服务平台,设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服务专区,并不断优化功能,引导金融机构更精准地将资金投向专精特新企业。2024年,授信44笔,授信金额达9.03亿元,放款22笔,实现放贷4.71亿元。同时,用好中央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督促企业聚焦绩效目标发挥好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催生新质生产力。

为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融通发展,2023年我省举办“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活动数控机床专场,1名中国工程院院士、5家国家和省重点科研单位参加活动。2024年举办全国“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对接——昆明生物医药专场活动,增强了生物医药产业链条韧性,大力推动昆明市生物医药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

与此同时,印发实施《云南省派驻企业科技特派员实施方案(试行)》《云南省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开放共享管理办法》。2024年共选派194名企业科技特派员,较上年增加了94名;全省22家高校和42家科研院所共2575台科研仪器设备向社会开放共享。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创新多方协同育人的培养机制,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四链有效衔接。鼓励云天化集团、云锡集团、贵金属集团等省属企业加强与产业链相关方深化合作,发挥省属企业资金、技术等优势,强化产业协同、创新协同,在新材料等领域实施一批重点项目,带动中小企业发展。

在经济发展激烈角逐的背景下,我省积极努力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放足好水、养好活鱼”的健康生态环境,让越来越多的“鱼”游过来,打造更多掌握独门技术的“单打冠军”或“配套专家”。

从抽样调查数据看,截至2024年底,云南省纳入工业和信息化部政务服务平台监测的专精特新企业1098户,生产经营状况稳中向好,实现营业收入2627.17亿元,同比增长7.29%;完成工业总产值2494.33亿元,同比增长3.1%,生产经营状况趋稳向好,孕育着较大的生机与活力。

在第9届中国—南亚博览会上,不少专精特新企业带着智能化生产线、新材料应用、低空经济解决方案以及稀贵金属等创新产品、创新应用前来参展,不仅展示了当前先进制造业的水平,也预示着未来制造业的发展方向。

勇立潮头、敢于创新,一大批专精特新企业,作为中小企业的排头兵,正崛起成为助推云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力担当。(云南日报 记者胡晓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