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常识 >

三门峡是哪个省的(河南省三门峡市简介及下辖各区县地图分享)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4-12-02 11:02:27    


陕州区、湖滨区地图

陕州区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南岸,隶属于三门峡市;东与渑池县交界,西与灵宝市接壤,南依甘山与洛宁县毗邻,北临黄河与山西省平陆县隔岸相望,东西南三面环抱三门峡市区和湖滨区。地处北纬34°24′至34°51′,东经111°01′至111°44′,东西长65.25公里,南北宽48.8公里。

湖滨区因地处黄河三门峡水库(人工湖)之滨而得名,湖滨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也是全市政治、商贸、金融、文化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政策等优势。湖滨区总面积185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21平方公里,有常住人口32万。

湖滨辖区陕州故城,历史上位于水陆要道,至民国初年,城内尚有转运公司、货栈、过载行、骆驼场、马车店等服务行业数10家,东西南北四大街道,店铺林立,生意兴隆。现存文物古迹30余处,其中,4A级旅游景区1处,3A级景区3处,2A级景区8处,珍贵文物1.7万余件,三门峡黄河大坝、黄河古栈道、虢国博物馆、陕州风景区、会兴渡口是其中著名代表。

特别是会兴渡口,位于会兴村北约一公里黄河南岸,渡口以村名。渡口对岸为山西省平陆县古茅津堡,有茅津渡。会兴渡口为黄河中游最大的机动船舶渡口,此渡形势险要,河景壮观,为古今游览胜处,"茅津晚渡"为陕州八景之一。

灵宝市地图

灵宝市地处豫晋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的西大门,南依秦岭,北濒黄河,总面积30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6.5万。灵宝上古时期为桃林,周名桃林塞,公元741年,也就是唐开元29年,唐玄宗在函谷关掘得“灵符”,易年号为“天宝”,赐桃林县为灵宝县,寓“人杰地灵,物华天宝”之意,素有黄金之城、苹果之乡、道家之源的美誉。灵宝函谷关是周武王在公元前1046年设立的,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函谷关是战国时期秦国的东大门,也是古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发生在函谷关的大小战役有200多次,直接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有16次之多。“紫气东来”“鸡鸣狗盗”“白马非马”等历史故事和传说也都源自这里。

义马市地图

义马市位于河南省西部,地处崤函古道,北仰韶峰,南眺洛伊,东经111°57′—111°59′,北纬34°41′—34°46′之间。东、南、西、北分别与新安、宜阳、渑池三县接壤。全市总面积112平方公里,总人口13.58万人。

义马市位于义马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南北倾斜度大,属秦岭余脉崤山延伸地带。市区北部,宜林宜牧,资源丰富。市区南部工矿集中,商业发达。义马地处连接东部发达地区和西部资源区的结合部,是沿黄河经济带和豫晋陕黄河金三角经济协作区的重要组织部分,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义马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品位高、品种多、埋藏浅、易于开采利用。现已探明煤炭总储量达79亿吨,素有“百里煤城”之称,是我国的重要的能源基地之一。

渑池县地图

渑池位于河南省西部,是闻名遐迩的人类远祖起源地和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现地,辖6镇6乡,236个行政村,总面积136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5.83万人。 渑池是历史悠久的文化之城,秦时置县,延续至今,距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人类文明从这里走来,4500万年前,人类远祖在这里繁衍生息;7000年前,仰韶文化在这里氤氲积淀;2000年前,秦赵会盟在这里讴歌英雄;70多年前,红色文化在这里闪耀光辉。

卢氏县地图

卢氏县,位于河南省西部。地理坐标为北纬33°33′-34°23′、东经110°35′-111°22′之间。地处黄河、长江分水岭南北两麓,跨崤山、熊耳、伏牛3山,北邻灵宝市,东连洛宁县、栾川县,南接南阳市西峡县,西和西南与陕西省洛南县、丹凤县、商南县接壤。县境东西宽约72公里,南北长约92公里,总面积4004平方公里,辖9镇10乡,232个行政村、39个社区,常住人口32万人,是河南省平均海拔最高、县域面积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县。

卢氏县山清水秀,林茂洞幽,自然景观众多。全县建成豫西大峡谷、双龙湾、豫西百草园3个4A级景区。还建设了汤河裸浴温泉度假区、红石谷·樱桃沟等一批特色景区。以民宿发展为突破口,建成山水隐庐、千层坊·朴宿里、栖云山居等10个精品民宿,被誉为“中原绿宝石”“豫西后花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