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莫打“擦边球”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22 06:56:00近日,海信集团旗下聚好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履行法院终审判决,通过“Vidda官方微博”刊登声明,对“海报争议文案诋毁小米”事件“消除影响”。法院判决警示,品牌营销莫打“擦边球”,商业诋毁损人不利己。
据了解,2021年11月,“Vidda官方微博”账号发布含有“米【mei】有耍猴,唯有彪霸”“米【mei】有暴利,唯有让利”等语句的海报图文。法院裁判认定上述行为构成了商业诋毁。
商业诋毁也称商业诽谤,是指损害他人商誉、侵犯他人商誉权的行为。从情形看,商业诋毁的表现形式多样,其中比较常见的如刊登对比性广告,向业务客户及消费者散布虚假事实等。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拉踩、贬损竞争对手,抬高自身身价,抢占市场。
很多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语言,若是换个语境、变了场合,就可能会触碰法律红线。一些看似“抖机灵”的谐音图文,有可能产生侵权风险,因触犯法律而得不偿失。
贬损竞争对手绝非正道。企业只有立足市场、稳扎稳打,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认可。不管营销手段如何翻新,关键还是要有好产品。企业应瞄准消费者需求和市场定位,精准把握消费趋势,凭实力赢得市场。用产品说话,消费者自然会用脚投票。
恶意诋毁不可取,诚信经营才能走得长远。在创新创业道路上,企业“在商言商”的同时,也应遵守法规、坚守底线,通过建章立制、有效运转,确保依法经营、合规竞争,共同营造公正公平的行业生态。(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李万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