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家电百科 实时讯息 常识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长沙大学生“三下乡”活动,聚焦濒危中华穿山甲保护与社区发展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7-21 19:40:00    

近日,在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的带领下,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和湖南信息学院两支“三下乡”社会实践队伍,深入中华穿山甲守护站一线,开启了一场为期10天的生态保护社会实践。

活动第一天,守护站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大学生们,孙老师为学子们带来了一场专题培训。“中华穿山甲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它们的生存现状极其严峻。”孙老师系统讲解了穿山甲的独特习性、面临的生存威胁以及保护的紧迫性。更令大学生们印象深刻的是当地正在探索的“生态保护+社区参与”模式——如何引导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保护者,并发展生态友好型产业。

在协会的带领下,学子们背负红外相机深入山林。他们依据穿山甲习性,在洞穴周边反复勘察选点。调试相机时,学生们格外专注:“想象它能拍到‘森林卫士’,再累也值!” 这些“科技眼”将为穿山甲研究提供关键影像证据。

实践队伍走进了当地村民赖以生存的支柱产业——生态茶园。映入眼帘的,是茶树与原生植被和谐共生的景象。茶园严格遵循绿色种植标准,采取人工除草,禁用破坏性农药和化肥,最大限度地保留周边山林的原貌。这不仅保障了村民的稳定收入,也为穿山甲留下了宝贵的栖息空间。大学生们在这里亲眼看到,生态保护和产业发展完全可以并行不悖。这片茶园,就是连接“村民钱袋子”和“穿山甲家园”的金色纽带。

当大学生们带着真诚走进村民家中时,迎接他们的是热情的笑容和搬出的板凳。围坐交谈间,谈起对穿山甲的认识和保护,村民们敞开了心扉。“这几年协会常来宣传,还帮助我们村子发展生态产业,我们都知道穿山甲是国宝,得好好保护!也知道保护好了穿山甲,我们的村子才能得到发展,”

十天的实践,给高校学子们上了深刻一课。他们清晰地认识到:中华穿山甲的存续,离不开当地社区的守护;而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样需要生态平衡作为根基。当村民从“旁观者”转变为积极的“参与者”,当绿色产业与栖息地保护形成合力,保护才能真正扎根乡土。

长沙市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会长周灿英表示,协会将持续深化与高校的联动,培养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增强与基层群众的沟通交流能力。推动保护理念更广泛地扎根。

未来,将以中华穿山甲守护站为根据地,深度挖掘村庄生态资源优势,结合大学生的创新思维,为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等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促进乡村生态振兴与经济发展相融合。

通讯员林俐 潇湘晨报记者张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