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县东乡村:党群共筑美家园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4 18:01:00走进宣恩县长潭河侗族乡东乡村,茶山涌碧,路畅村洁。近年来,该村紧盯民生痛点、生态难点、产业堵点,通过“党员领跑、群众跟跑、发展赛跑”模式,蹚出一条“环境提质、产业增效、民心凝聚”的振兴新路。
党群共治“污水潭”。“以前养猪污水横流,现在一滴废水都不浪费!”站在新建的清污池旁,养殖大户覃明建满脸自豪。作为生猪养殖大村,过去的东乡村饱受污染困扰。去年,村党支部牵头成立“治污攻坚小组”,通过“群众夜话会”征集意见,采用“帮扶资金+自筹资金”的筹资机制,建成4.71公里的污水管网和500立方米的集中化粪池。
今年开春,东乡村党员、群众再度行动,19人组成“生态护卫队”,自发筹资0.8万元,加上州人民检察院帮扶资金3.2万元,在化粪池旁增建过滤清污池。
“过去污水乱排影响环境,现在废水成了‘营养水’了。”茶农吴言军算起生态账。通过二次分离提升水质,将处理后的尾水用于周边80亩茶园灌溉,形成“猪—沼—茶”生态循环链。
党群共绘“生态卷”。新四河畔旁新植梅树沿碧波蜿蜒成线,与挥汗劳作的“红马甲”队伍构成生态治理的生动图景。自“清洁家园”活动开展以来,东乡村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深化环境整治,营造更加宜居、宜业的乡村环境。
“我们正以治水增绿为抓手,打造‘河畅、岸绿、景美’的生态旅游廊道。”东乡村党支部书记覃章兵说道。
据悉,为响应号召,东乡村成立党员先锋队,划分责任区,重点清理河道垃圾、整治老旧广告牌、提升绿化景观。截至目前,已开展16次集中行动,清理建筑垃圾、白色污染等1.5吨,拆除褪色、破损广告牌10余处。同时,新栽梅树、柳杉等苗木,打造沿河景观带,让村庄更绿更美。
党群共修“连心路”。近日,东乡村一段长2公里的入户道路完成拓宽硬化,原本仅2.6米宽的狭窄小道变身4米宽的“平安路”,解决了80余户村民的出行难题。这条串联起村组居住区、养殖区、茶业园与主干道的“咽喉要道”,如今已成为党群同心、共建共享的生动注脚。
“过去这条路,两辆车错车都难。”村民覃遵江指着新修的道路回忆道。今年4月,党员向秋松带领村民覃遵江、张永宽发起“修路倡议”,挨家挨户动员村民参与。 倡议一经发出,便得到村民的热烈响应。19户村民召开院坝会,筹集资金1万元;涉及道路拓宽的20户村民主动让出山林土地。
拆除老旧篱笆、腾退菜地、搬运砂石、浇筑混凝土,村民们分工协作,用双手铺就“幸福路”。
从“污水围村”到“绿水生金”,从“脏乱差”到“美如画”,东乡村的蜕变密码,藏在党群议事本的名字里,写在党员干部被汗水浸透的衬衫上,显现在群众主动筹工筹款的行动中。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闫凌钰 陈龙)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